本文作者:刘晓蕾老师
泰祺教育语文写作教研组讲师
刚刚经历过Pre轮模考的同学们,现在感觉还好吗?😭
不少同学反馈这次语文写作的得分不高,有的同学因为时间安排不到位,导致两篇作文来不及写;有的同学则是看到题目一脸茫然,不知道从何下笔……
其实语文写作在备考后期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提分利器!除了素材的积累和答题技巧外,高分范文也是大家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泰祺语文写作教研组的老师给大家整理了Pre轮模考的高分范文,对照范文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吧~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眼所见者未必实”。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事物的表象不等于事物的真相。我们亲眼看到的,显然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真相。只有将看到的表象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到真相。换言之,我们亲眼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东西,即“眼所见者未必实”。
举例来说,人们都看到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也就是说,太阳环绕地球转。但是,这只是人们站在地球上看的表象而已,其实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由此可见,眼所见者未必实。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过,人们只看到了房子的“有”(有形的结构),但人们没看到的“无” (房子中无形的空间)才有实际效用。这也说明眼所见者未必实,未见者为实。
老子还说,讲究表面的礼节是“忠信之薄”的表现。韩非解释时举例说,父母和子女因为感情深厚而不讲究礼节,可见讲究礼节是感情不深的表现。现在人们把那种客气的行为称作“见外”,也是这个道理。这其实也是一种“眼所见者未必实”的现象。因此,如果你看到有人对你很客气,就认为他对你好,那就错了。
眼见者未必实吗?
上述材料中作者试图论证“眼见者未必实”的结论。然而,其整个论证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首先,文中作者认为“我们亲眼看到的,显然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真相。”这样的推理过于绝对。因为,我们亲眼看到的不只是事物的表象,也可能是真相。比如我们日常看到的桌椅、汽车等,有时候表象也会是真相,作者将一种或然关系描述为必然关系。
其次,由人们看到“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未必得出“眼所见者未必实”。地球自转是天体之间运动的规律表现,而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之间参照物和角度不同而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故地球自转的实情,不能用来否定我们看到的“旭日东升,夕阳西下”这一实况。
再次,人们没看到房间的“无”才有实际效用,也不能推出眼所见者未必实。因为作者引用的房子的“无”是指具有的“实际效用”,而“未见者为实”之“实”是真实的意思,两个“实”的概念看似相同,实则差别大,不能等同。所以作者此处有概念混淆的问题。
最后,由父母和子女因为感情深厚而不讲究礼节,也不能推出讲究礼节是感情不深的表现。暂不说父母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不能代表所有的社会关系,另外感情深厚是内在的情感关系,讲究礼节是外在的仪式,两者也可能是统一并存的关系。
由此可见,上述论证中存在一系列的逻辑问题,所以作者的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得出的结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著名作家曹禺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应该给“眼高手低”正名。它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我们认真想一想,一个人做事眼高手低是正常的,只有眼高起来,手才能跟着高起来。一个人不应该怕眼高手低,怕的倒是眼也低手也低。我们经常是眼不高,手才低的。
文章立意比较准确、卷面比较整洁,整体表现较好。首段奠定基调,强调“眼界”的重要性,符合论说文写作逻辑。作者先通过第二段定义什么是眼界,以及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论证眼界的重要性,紧扣中心。第三段整体内容是通过论证为什么眼界相比于行动更为重要,来再次强调中心思想。整个文章的思维脉络层层推进,各个环节之间搭配融洽,分析也比较到位。在有限的篇幅中通过说理将眼界或者格局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但这篇文章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整篇文章没有结合试卷里的材料内容,建议在首段可以稍微引用原材料;
二是整个文章段落在论证过程中基本都在说理,举例论证内容不多,不过无伤大雅,只是在考场上有限时间内仅靠说理比较容易词穷。
以上范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