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苏芳老师
泰祺教育语文写作教研组副组长
管综语文写作中的论说文部分,考察的是考生根据对题意的准确理解,提出相关论点,并对该论点进行论证的能力。因此,审题立论和分论点论证便是此题的两大要求。
其中,审题立论和考生读题的理解能力有关,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提出定论后,如何写出分论点来进行论证才是体现在卷面里的“硬功夫”。
很多同学会问,分论点是什么?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论说文应该是先提出一个中心观点作为文章的总论点,与之对应的便是多个分论点。通俗来说,分论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总论点进行支撑。
下面以2015年论说文真题为例,带大家看下总论点与分论点。
真题范例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段话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关系的一种思考。(2015)
立论:我们应该坚持为富与为仁并存。
分论点1:为富可以奠定我们的物质基础,从而才有能力为仁。
分论点2:为仁是精神的升华,懂得为仁者才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分论点3:为富与为仁并存,才可以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从而人生更完整。
那么如何在考试中快速写出合理的分论点呢?分论点的设立又有什么要求呢?泰祺老师建议要写好一篇文章的分论点,应该注意以下三大方面:
总论点与多个分论点具有逻辑推理关系
总论点是多个分论点的最终推理结论。作为总论点的支撑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逻辑推理关系,而不是补充关系或并列关系等。
以2007年试题为例,把题目列一下:
真题范例
电影《南极的司各脱》,描写的是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司各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南极,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影片的开头,有人问司各脱:“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司各脱为留下第一个脚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我们提出“我们应该勇于追求人生理想”的观点时,如果有同学将其中某个分论点写成“追求人生理想应该无所畏惧”,显然是不恰当的。
因为总论点的“勇于”就包含了勇气的意思,而分论点里的“无所畏惧”也是勇气的含义,分论点和总论点本质上表达的是同一层意思,并没有梳理出由因到果的逻辑推理关系。可见,总论点是应该与分论点形成上下层关系的。
那这道真题应该怎么设立分论点呢?
总论点:我们应该勇于追求人生理想。
分论点1:人生因为有理想而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必要性)
分论点2: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因为不容易所以更可贵(困难性)
分论点3:那么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如何才能克服困难呢?具备足够的勇气是第一要义(怎么办)
多个分论点之间形成系统的逻辑关系
除了分论点支撑总论点以外,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也应该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我们在联考写作中,一个总论点应该搭配三个分论点来论证比较合适。而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应该符合一个逻辑关系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是时间逻辑(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是主次关系(首先、其次、最后)、又或者是事件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以2018年真题为例,如果总论点为“人工智能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合理发展人工智能”,那么分论点则可以按照事件逻辑分为“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利远大于弊”、“如何合理发展人工智能”。
总而言之,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且统一,是全文论证合理性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分论点要避免过于空洞或不确定性表述
分论点应该是对总论点的有效支撑,所以分论点的表述应该直接有力,避免空洞无物或不确定性的表述。
以2020年真题为例,立论“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分论点里写到“注重细节或许能更好的统筹全局”,一方面这个论点没有太多实质的内容,另一方面用了“或许”一词,显得作者本身在论证中的不确定,难以具有说服力。
若能改成“细节是对事件的细微观察的结果,注重细节有利于统筹全局”,这样的分论点则更加细化,表述上也更加坚定且符合逻辑。对总论点的论证需要多个分论点的有效的支撑,因此分论点的表述是至关重要的。
论说文是论证的艺术,分论点是论证过程中的主干线路,我们不仅要严谨对分论点的表述,还要注重分论点与总论点、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做好对分论点的撰写,才能严谨地对总论点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