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BA的择校问题,一直是大家热衷讨论的。以前也给大家分享过择校的角度,比如从学费、知名度、地域、高校特色方向等。今天不从具体参考系数来讨论,而是从稍微宏观一点的角度来看,尤其是感觉自身背景一般的同学,该选择什么院校?
如果是考全日制,就读可以不受交通限制,毕业后的去向可能也更灵活,所以尽量选择全国范围内名气大的院校,毕业后想要发展的地域优先考虑;如果是考非全日制,因为要考虑交通,尽量选择所在城市或周边的热门院校。
如果你不仅仅是因为文凭这一个因素选择MBA,建议在满足名校报考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冲“名校”!这对于感觉自身背景一般的考生也适用!
不管是高考还是读研,我们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是院校的综合实力。这个如何评判?以前我们看这所高校是不是985、211院校,现在则倡导建设双一流大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可知,全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名单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其次,看具体报考专业的实力,那就是MBA的国际国内的资格认证与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国际认证三个:AACSB、EQUIS、AMBA,其中AACSB认证含金量最高,能代表一所商学院的最高水平。国内认证一个:CAMEA,是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目前国内第一个专业学位教育认证。相对来说,越是名校,拥有的认证越多。
另外,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并且比较直观。
MBA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区别不大,但不同院校的MBA的培养方案、特色方向、师资配置、所拥有的资源等各不相同。比如一个清华的毕业生肯定比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更能得到重视。
再比如有些院校的MBA采用双导师制,一名学业导师,一名职业导师,越是知名院校所聘用的师资实力越强,即使同样一堂课程,不同导师的讲课效果也不一样。
详细了解名校与非名校的对比,猛戳 :
如果本身背景一般,可能是在本科院校阶段就落后他人,毕业后职场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如果考研继续选择一般的院校,那么还会落后一步,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缩短差距。
现在大多数MBA采用先申请提前面试,后网报统考笔试的方式进行筛选。如果提前面试成绩理想,名校与非名校的统考分数线要求其实差距不大。
在没有提前面试之前,考生考名校MBA,笔试起码比国家线高20—30分才能过线进入复试,但是报考非名校,一般达到国家线分数即可。实行提前面试后,通过提前批面试的考生,可提前获得“国家线预录取”的资格或者拿到相应的笔试附加分。
提前面试是考察考生的学历、工作经历,以及面试临场表现,这些经过梳理与锻炼,你或许并没有你自己想象中那么“一般”。
冲名校提前面试,不是随便试试博个概率,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名校对于申请者的职业发展考察十分细致,这些问题可能是你以前没有仔细思考过的,如果精心准备与思考,申请名校提前面试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一次深入梳理。
这样的话,即使最终名校提前面试没有通过,你也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清晰了,自身的认知上了一个档次,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欠缺什么,怎样去弥补。
想通这些,即使没有考入名校,这个过程也比稀里糊涂考入普通院校在就读期间的收获更多!有不少同学名校面试后感叹,不论面试结果如何,准备面试的过程已经收获了足够多的东西,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冲名校,不是只代表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国内顶尖名校,而是在自己预估基础上拔高一个档次。比如你感觉自身的定位只在第三梯队院校,那么就冲第二梯队,如果你感觉自身定位在第二梯队,那么就勇于冲第一梯队。
★建议认真准备,并且尽量参加前几个批次的名校提前面试!
其一,虽然高校每批面试标准是一致,但从大数据来看,类似背景学生参加前二批相对通过率高一些。
其二,前两批时间比较早,笔试复习压力小,能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准备面试。10月网报之前,选择空间比较大,相对心态也放松,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有回转余地。
总之,绝大多数人考MBA不单单只有提升学历的单一目的,多少还是抱有更多期望的!正如《三十而已》中顾佳所说,“人不担心后路的唯一方式,就是要把前路走长。”当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往后看,也不要畏惧挑战。只有尽力去做,你才不会后悔自己付出的时间与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