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报录比
报录比 = 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比如说,某校MBA的报考人数有100个人,录取人数为10个人,那么报录比就是10:1,也就是10个人中录取1个人。由此可见,报录比越低,我们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就越高。
为什么查报录比?
其实,报录比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学校和专业的好坏,尤其是对于我们在职考研的学生来说,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决定报录比,比如个人喜好,学校所在城市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看报录比呢?
很多时候,对于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子来说,对于考研相关知识与技巧是一无所知的。通过查看报录比,不但可以看到历年院校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对于录取成功率有一个简单概念。
我们在择校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报录低、报考人数少、录取人数多的院校。有些时候并非你的实力不够,而是有些院校报考人数太多导致分数水涨船高。因此,做好报考数据分析,才不至于鸡蛋碰石头。
怎么查询报录比?
1.院校研究生网站查询
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研究生院官网),有的会有历年数据查询,里面就有往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等关键信息。
例如,在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中,在主页上选择历史数据这一栏就可以看到往年报考录取情况的统计。
截图自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从官方数据中可以看出,2020年同济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报考人数为1917,录取人数为,全日制30,非全日制766人,报录比为:1917:796,大约为:2.4:1;MPA(公共管理硕士)报考人数是684人,录取人数为190人,报录比为:684:190=3.6:1;其他专业以此类推。
截图自同济大学2020年全国统考各专业报录情况
再比如,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的首页中,在信息查询的栏目下有历年录取情况统计。
截图自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报考人数为246人,录取人数为40人,报录比为246:40=6.15:1;会计硕士报录比为471:31,大约为15.2:1,其他以此类推。
截图自南开大学全国统考各专业报录情况
院校的报录比一般在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研究生院官网)首页的信息查询/录取信息/历年数据等栏目下,也可以直接在搜索框直接输入“报录比、录取”等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然,并不是每所高校都会及时公布自己院校的具体招录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来做进一步了解。
2.咨询招生办老师
在官网没有公布报录信息的情况下,直接电话咨询研招办的老师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一般来说,研招办的老师还是会积极和你分享一些有用信息的。不用不好意思,就算没有获得报录数据,对于你而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3.咨询学姐学长或专业培训机构
找可靠的学长学姐或者联系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于院校的报录比和报考难度,在他们那里或许可以得到更直接、更准确的信息。
报录比是考研难度的唯一衡量指标吗?
首先,影响考研难度的因素除了报录比之外还有很多,比如:院校排名、专业排名、试卷难度、复试比例、所在城市等等。报录比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参考,可以让我们做到心里有数,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依据报录比单一维度判断自己能否上岸。
其次,报考的人不一定都能被称为你的“对手”,你的对手应该是和你水平相当或者在你之上的人。而在报考的人中,有一部分人的基础确实比较薄弱,和你有很大差异;还有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准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更不用说每年都有一大波报了名,最后都没去参加考试的人了。而这些人,都不在你的竞争之列,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那些进了复试分数线的人。
而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关注的另一个数据,那就是复录比。
复录比:参加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
院校的研招网或者院校的研究生官网,一般会公布复试名单和最终录取名单。一些院校只公布一段时间,就会从官网撤下,所以大家可以趁着这段时间院校刚好都在公示,可以抓紧去查。
复录比可以直观地反映了这个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如说,某学校一个专业最终录取100人,但让1000人进复试,在这种情况下,你选择时自然也要更加慎重了。
在管理类专硕里,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图书情报硕士(MLIS),这几个专业竞争激烈,分数线高,要重点关注报录比和复录比。
对于MBA考生来说,这两个数据可以参考,但部分MBA院校实行“提前面试”,你如果能在提前面试中拿到优秀,那自然也就不用过多去关注报录比的问题了。
最后,想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报录比也好,复录比也好,都只是一个参考,不能迷信,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努力。报录比1:1并不代表你百分之百能考上,报录比100:1,也不代表你上岸的概率是1%。我们所说的概率问题都是结合大数据统计来的结果,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只有考上和考不上各50%的概率。你改变不了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但你能做的是,跟自己竞争,把考上的概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