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宣: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增长36万,创历史新高!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增长,可见读研深造已经是一个大趋势,意向2022考研的同学,备考可得趁早了。
考研是一场集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为一体的竞争。在这个长途赛道中,我们要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而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并能成功上岸。
考研成功上岸的经验数不胜数,各有千秋,失败的经历却是千篇一律。下面这份避坑指南,是多位艰难上岸的学姐学长们的血泪史,请备考2022的同学们注意了!
有些人考研是为了提升综合能力;有些是想拓展视野、结交人脉;有些人就是为了拿文凭。你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找到自己考研的内在动力,才能熬过备考的艰辛,成功上岸。
2.等到“完美的时机”再考研
很多人想要考研时,又犹豫不决,会想着:“明年再考吧,明年竞争压力小点、明年工作能轻松点、明年孩子大点……”其实你会发现进入职场后,你永远也不会等到一个“完美的时机”去学习。所有努力生活的人都有体会,升级打怪的路没有尽头,升级的下一刻或许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所以,不必等,下一年有下一年的变化,不会比现在更有时间和精力。考研人数、高校学费都在上涨,而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连夜都更加熬不起。
只要你符合报考条件,谨慎分析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之中必须有考研这段经历,那么最好的考研时机,就现在。
MBA很容易考,这种想法一定要抛弃。之前很多人觉得:MBA嘛,学费要花那么多钱,肯定很容易过。也有些人以前读书的时候是“学霸”,觉得联考笔试so easy。真正通过复习备考,反而深刻地认识到MBA绝对没有那么容易考过。
MBA考试毕竟是一场选拔性考试,依然是要优胜劣汰。你若不好好备考,恐怕就连交学费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管理类联考不单是考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技巧、考方法、考时间规划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切忌闭门造车。错过一些必要的信息,是导致职场人考研失败的一大原因。
有的人就喜欢一个人埋头苦干,在网上收集一堆信息,买一堆资料,以为准备很齐全,却没有针对性。
比如:MBA等项目的初试是参加管理类联考,管综涉及数学,但不考高数。有的同学抱着高数复习,有的甚至都因为数学对考MBA望而却步。
有些院校MBA/MEM/MPAcc等项目是实行提前面试的,像复旦大学MBA/MPAcc就要求所有考生都需要先通过提前面试。有的同学埋头苦学,不参加提前面试,到考研网报才意识到自己没有报考复旦MBA的资格。
所以说,考研备考前,要先了解考试规则,目标院校招生政策等,先得到一些确切的相关情报,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出其不意地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世界上有做不完的题,却有考得完的知识点。很多在职人员既要上班还要学习,所以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备考,对于考研,就选择和高考一样的“题海战术”,想着疯狂刷题就能提分。
但是,考研不是高考,没有长达两年的知识积累过程,盲目刷题,是刷不出来高分的。要动脑子去学习。
保证自己刷题时的目的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提升自己复习的效率,不能机械地做无用功。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努力,提升复习的效率,往往比盲目努力有用得多,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考前一定要制定好全盘规划,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都说剩者为王,但实际备考中途陆续会有小伙伴放弃,或者因为工作、家庭等难以抗拒的原因掉队,所以请一定提前做好考研规划。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有计划比没计划要好,制定计划会让你有掌控感,减少焦虑迷茫。
根据考试流程,制定匹配自己时间和水平的学习计划。可以在参考学姐学长备考经历的基础上,制定大的里程碑计划,同时将计划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按时复盘,对计划进行回顾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定量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提高备考效率,真正做到有条不紊的复习,争取一鼓作气,一击中的!
研友,可以让你备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过程真的是很枯燥的,它不像你玩游戏那样有及时反馈,需要你长时间下功夫。
除非你有超强的毅力和自制力,否则真的不建议“自学成才”。考研追梦路上,有一群伙伴比啥都浪漫。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有问题一起讨论,有好的思路互相分享,互相监督单词打卡,比着时间和分数的刷题,迷茫时互相鼓励,进步时为彼此由衷高兴。研路漫漫,偶尔想偷懒、想放弃,看看身边的同学都那么努力的学习,你一定会重新鼓起勇气,坚持到底。
希望这篇对备考2022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启发!既行此路,莫问前程!当你踏上考研备考之路,就勇往直前地去备战,中间的磕磕绊绊很正常,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点信心和耐心,你的梦想就在不远处。坚持到最后,你的努力付出终有回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