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最新公布,2022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比去年增长80万。
▲截图教育部官网
消息一出,立马登上微博热搜榜,很多同学直呼太卷了,幸亏自己考的早……
▲截图自微博
在这里,我们要告诉所有2022的考研人,不要过于关注报考人数。尤其是管理类的考生,无论考研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和你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现在最重要的是你和自己的较量!
为什么今年考研那么“热”
实际上,考研不只是今年“热”,近几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在上升。从整理的数据来看,22考研报考人数比21考研增加约80万人!增幅约21.22%。
考研招生人数及报考人数的增长,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这几年经济下滑,就业困难,好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
据国考公布的岗位要求表明,大约70%的职位需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在中国华油集团今年公布的面试名单中,95%以上都是研究生学历。像公务员或国企这样体制内的“香饽饽”工作,没有研究生学历,真的很难竞争。
不仅是在体制内,想要进入名企也得看学历。2020年进入华为、阿里、腾讯这三家公司的同校硕士生人数要远远大于本科生人数。
在学历内卷严重的当下,只有拿到更高的文凭,才能有用更优质的资源和就业机会。在这种的形势下,不仅是应届生,很多往届生也加入考研大军。
与此同时,今年受“双减”政策影响的教培大军、因疫情难以出国的留学党,也纷纷转战考研这条原本就拥挤的道路。
但是,对于考研人数的增长,大家还是要保持理性看待。影响考研难度的因素有很多,考研人数增长并不等同于上岸难度变大。对于2022考研同学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安心上考场,尽全力应对这周六周日的考研初试!
为什么说不用太关注报考人数?
1.考研人数增加,但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硕士研究生入学和录取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不断扩招,随着报考人数大幅增长,扩招的幅度也跟了上来。只要录取率不变或者增加,考生的整体压力并没有加大。
而从目前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依然在扩大。有不少院校扩招人数超过100,其中不乏一些985院校,部分高校扩招人数甚至超过500人。因此,2022考研的同学也不要过于惊慌。
2.报考人数虽多,但是弃考率很高
虽然每年有这么多人报考,但最终走进考场的并没有这么多。根据各省市往年的弃考数据来看,考研的整体弃考率超过10%。
2021部分省市/院校,网上(现场)确认环节弃考情况:
广东省中山市,2021年硕士报名人数5134人,最终通过网上确认人数4707人,未通过率8%。
四川遂宁市,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2263人报名,2096人通过网上确认,未通过确认的考生占比7%。
安徽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网报人数3610人,实际确认人数3334人,弃考率约8%。
深圳大学,2020年网报通过确认22715人,实考19162人,弃考人数近3500余人,弃考率达到15.6%。
以上数据还不包括考试前和考试中弃考的同学。
对于MBA等在职考研的同学来说,弃考率只会更高。边工作边考研,因为有工作有退路,反而失去背水一战的勇气,本来就更容易放弃。再加上,还有不少考生是跟风凑热闹,或者临时打了退堂鼓……所以,实际参加考试的同学,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要知道,考研圈里始终流传着一个神秘现象:考场总共30个位置,上半场考试总有两三个座位空着,再下半场考试又有几个同学悄悄地消失,最后考场只剩下一半的人……
与其说考研是一场选拔赛,不如说是一场淘汰赛。不是所有人报了名就一定会去参加考试,也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认真地复习了。至少,只要你走进考场,答对一道题,就已经战胜10%的竞争对手了。
3. 报考人数高,但和你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考研和高考不同,它是先报志愿再考试的,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和你报考了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的考生,才和你有直接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就算考研人数有457万,但只要他们不是和你报考同一个院校同一专业,就和你也没有太大关系。
另外有很多MBA考生参加过提前面试,只要提前面试能拿到最优成绩,那么笔试只需要通过国家线就可以了。每年国家线的浮动不会太大,所以你的笔试和竞争对手没太大关系,只是你和国家线的竞争。
没有一段努力会白白浪费
考研这个东西,只要你动了念头,除非你考上了,否则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放下,因为“考研”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东西。
没有一段经历会虚度,没有一段努力会白费。有的努力是立竿见影,有的努力是慢慢变成人生中的养分。无论成与否,你都已经收获了很多,不仅仅限于考研!
你要相信,能坚持到今天,你本身已经很棒了,已经超出了很多考生。所以不要妄自菲薄,把一切交给时间吧,我们只用拼尽全力去努力就够了。
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加油,我们在岸上等你!